学院2019年道德讲堂第二讲开讲

来源:发布时间:2019-11-09浏览次数:1431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期间,学院道德讲堂将主题教育深入推向全院师生。11月8日下午,在大礼堂,学院邀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国义副教授为2019年度道德讲堂第二讲开讲。全体思政教师、宣传处人员、团委和信息中心人员与千名2019级高职学生聆听了讲座。宣传思政党支部书记、思政部副主任李杰主持道德讲堂。

讲座主题为“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张国义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开宗明义的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整讲座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三观’是什么”的讲解中,他从保卫人员的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流畅过渡到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接着向大家解释何谓三观。生活化的案例,配以幽默风趣的讲授方式,让同学们明白了“三观”将指引我们“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

第二部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驾马车’是什么”。儒家、道家和佛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驾马车。他从“仁”的字面释义,指出进取的儒家具有注重人际伦理的特点,顺着“仁”“伦”“礼”的规范体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然而然地成为儒家所指示的人生路径。处于人生顺境时,人们往往遵循儒家的处世法则,而“无为”的道家和“放空”的佛家则用朴素的辩证法,给处于逆境和困境人们扭弱为强的信心。他引用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和滁州琅琊寺门上的对联,辅之以“大树与小草”“舌头与牙齿”“女性与男性”等例子,分析其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鼓励同学们好好读书,珍惜大学生活,过好人生关键期,努力让劣势转化为优势。

那么,新时代大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滋养“三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在第三部分为“如何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大学生的‘三观’”中,张国义从欣赏别人、理解别人、包容别人给出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建议;借助学院小叶子志愿者服务第二届进博会的生动故事,他勉励同学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引用王阳明岩中花树的故事,要求大家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引用《中庸》名句“义者,宜也”告诫同学们遵从道德准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李杰在最后总结时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是塑造我们大家正确的‘三观’、安身立命的需要,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希望同学们学好优秀传统文化,充实知识储备,汲取优秀文化力量,以优秀文化滋润心灵、滋育成长。

讲座结束,师生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张国义老师致谢,有的同学还与张老师在大礼堂外作进一步交流。园艺191班的陆国伟同学说,“张老师的讲座很精彩,非常接地气,他介绍我们学校校训石、他分享与他儿子的互动、他引用的名家名篇名言等等,让我由衷敬佩,也引我思考,未来我将多进图书馆,多读好书。”作物191班的康熙说,“张老师讲座非常贴合我们的实际,他将人际交往法则同我们娓娓道来,富有实用性,带有启发性,人际交往要平等、互信、友善、包容,才能达到身心和谐、人际和谐。”

张国义,历史学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曾入选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获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第三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二等奖、上海市育才奖。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出版专著4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